SSD速度≠效能!伺服器SSD選購必看三大效能指標
為什麼「最大讀寫速度」不足以代表SSD 效能?
在選購SSD時,許多人往往第一眼會關注「最大讀寫速度」,數字越大看起來令人驚豔。然而,最大速度是理想條件下的理論峰值,在真實的企業運作環境中,這些數字對整體效能的參考價值有限。對伺服器與資料中心而言,SSD的選擇不能只考量「速度」,更重要的是長時間運行下的「穩定性」與「可靠性」。特別是在多用戶同時存取負載(High-concurrency Workload)或長時間、大量資料持續讀寫的應用情境中,能否維持一致效能與低延遲,才是評估SSD是否適合伺服器應用的關鍵。
最大速度 ≠ 真實效能
SSD的最大讀寫速度指的是在空碟狀態、SLC Cache充足、單工作業且連續傳輸等理想條件下測得。然而,企業實際應用場景遠比測試環境複雜,例如:
• 多台虛擬機(VM)同時存取儲存資源
• 資料庫不斷進行隨機讀寫
• 混合小封包與大檔案交錯處理
• 系統全年無休24/7不間斷運行
這些負載會使SSD面臨高I/O壓力,導致高寫入放大效應(WAF)、SLC快取耗盡、垃圾回收(GC)頻繁啟動等情況,讓實際效能遠低於標示數值。
真正關鍵的效能指標:一致性(Consistency)與延遲(Latency)

隨機效能一致性
IOPS Consistency

寫入效能一致性
Write Consistency

延遲分佈
Latency Distribution
對伺服器應用而言,效能的穩定性遠比瞬間極速更重要。如果SSD在高負載下效能大幅波動或延遲飆升,可能造成系統不穩、應用卡頓,甚至服務中斷。以下是選擇伺服器SSD時,應優先評估的核心指標:
效能指標 | 重要性 |
隨機效能一致性 (IOPS Consistency) |
評估在多工高負載下,能否維持穩定效能
虛擬機、資料庫等應用多以隨機存取為主,高IOPS雖代表優異的並行處理能力,但僅看峰值IOPS容易高估真實表現。
更重要的是隨機效能一致性表現,在長時間與高負載運行下,能否穩定為什麼重要?維持高效能才是真正的考驗。建議IOPS Consistency應達85%以上,理想情況達90%以上,以確保系統穩定運作。 |
寫入效能一致性 (Write Consistency) |
觀察長時間持續大量寫入時,效能是否穩定
在伺服器環境中,如大型資料備份、資料庫日誌寫入、虛擬機快照、持續資料擷取等應用,對於長時間大量寫入效能穩定性特別敏感。這些工作負載強調不間斷、穩定的寫入,而非瞬間高峰速度。
評估時可觀察SSD測試數據中的長時間寫入效能曲線(Long-term Write Performance Curve),從滿電狀態持續寫入至容量接近滿載,若曲線能保持平穩、降速幅度小且能快速回穩,則代表具備良好的寫入一致性。 |
延遲分佈 (Latency Distribution) |
評估有無尾端延遲飆升
在伺服器應用中,延遲穩定性比平均延遲值更值得關注。即使一顆SSD的平均延遲數值看起來不高,但若偶爾出現極高的延遲峰值,仍可能導致I/O阻塞、應用卡頓,甚至服務中斷。
因此,應觀察尾端延遲(Tail Latency)的表現,也就是一組延遲數據中,最慢的那一小部分所花費的時間。常見指標如P99、P99.9、P99.99 Latency,分別代表99%、99.9%、99.99%的I/O請求能在多少時間內完成。這些最慢的1%、0.1%、0.01% I/O,往往是隱藏的效能瓶頸。
其中,P99.99更值得關注,因為它揭示了系統在極端負載下的最差回應時間,常作為判斷服務品質(Quality of Service, QoS)可靠性的重要依據。 |
結語
伺服器SSD的選擇不能僅憑數據表上的「最大速度」下判斷。唯有深入了解效能一致性與尾端延遲等關鍵指標,才能準確評估一款SSD是否符合應用情境所需的穩定性與可靠性。建議在選擇SSD時,納入IOPS Consistency、Write Consistency與Latency Distribution等長時間運行下的效能表現,並搭配實際測試結果與應用負載特性進行綜合評估。
SSSTC提供多樣化的企業級與工業級SSD解決方案,具備高QoS韌體設計與嚴格效能驗證機制,能協助企業打造效能穩定、長期可靠的伺服器儲存架構。
